希拉穆仁普会寺从建庙起就有自己祭奠的很多敖包,但祭奠规模较大的敖包有七座。

阿勒宾敖包——召河镇大桥北。每年农历五月十三,由普会寺噶根仓主持祭奠。祭奠时向敖包供奉全羊、各种油炸食物和酒、奶制品及水果。同时给一匹白色儿马系上彩色绸带敬神放生(将此马放归草原,任其自由生存),为土地神送坐骑,祈五畜兴旺。

希拉穆仁草原历史变迁(三):祭敖包及骏马的传说  第1张

阿勒宾敖包

额尔登敖包——在庙南山坡上。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,由会甲巴主持祭奠,也放生一匹白色儿马。放生之马凡人再不得触及。

文公敖包——位于呼和浩特北,大青山主峰。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由呼和浩特席勒图召噶根仓主持祭奠。届时,普会寺将为一匹青色儿马系上彩色绸带敬神放生。俗称该青儿马为达坝宝日(蒙语称青为宝日)。

巴音查干敖包——位于庙西五十里处。此敖包虽在农历五月祭奠,但没有固定的日子,在这一月里任选一个吉日祭奠。由噶根仓主持并准备所需的帐篷和酒、炸果子、糖果等物品。由该庙西宰桑(地方百户官)和四个阿日巴音达日嘎(十户长)负责准备四只羊。祭敖包时,先在可可得日素的南坡草坪上搭起帐篷,然后上敖包举行祭祀仪式。从噶根仓马群中选一匹青灰色儿马祭放。此后,参加祭奠的活佛、喇嘛及众信徒都到草坪上,举行那达慕盛会。

大文公敖包——位于庙东三十里处。也无固定祭典日,只在农历五月选一吉日祭奠。方式同上。由噶根仓主持,东宰桑和四个阿日巴音达日嘎准备四只羊。同时祭放一匹灰色儿马。

希日哈达敖包——位于庙东北三十里处。在每年农历八月选一吉日祭奠。该敖包主要是为了噶根仓的马群兴旺而进行祭奠。由噶根仓主持、并负责所需一切。届时专派一至二名喇嘛前去诵经,并祭放一匹黑色儿马。

马尔萨拉哈敖包(土地神)——位于青海省切沙县境内。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祭奠。全部费用均由切沙县噶根拉巴仁负责。普会寺从自己的马群中选一匹灰白色儿马系上彩绸带祭放。

普会寺每年大规模地祭奠上述七个敖包外,还要不同规模地祭奠寺庙周围的毛德岭敖包、胡雅格图敖包、阿都来敖包、小文公敖包、白音敖包、巴格喜敖包、毛墩敖包等七座敖包。

希拉穆仁地区每年所进行的这些大小型宗教活动,其费用均由寺庙财政支出,由各仓和甲巴具体负责办理。在祭奠活动期间,还要向前来参加活动的老百姓发放每日的食物,向朝拜者进行施舍。这些都有寺庙雄厚的经济作后盾。

普会寺最兴旺时期马群达一千余匹。为便于管理,按马群毛色分成了“白马群”、“黑马群”,设专人管理;牛群达五百余头;小畜也超过数千只。当时人们称这些畜群为噶根仓苏鲁克。

在历史上噶根仓的马群里曾出过几匹非常出色的骏马,名声很大。

1915年前后,“白马群”中有一匹豹花马驹,长大后多次在赛马比赛中夺魁。特别是在1921年达尔罕贝勒旗那达慕盛会上,在各地精选的一百二十匹快马参加的比赛中,豹花马一路领先,夺得第一名,威震四方。

1947年,“白马群”中又出了一匹黑眼睛的土灰色骏马。这匹马快如旋风,从希拉穆仁到呼和浩特八十公里左右,不到一天就能往返一趟。

1948年,“黑马群”中出了一匹四蹄稍长,有一趾长指甲的马驹,名震一时。

1954年,“白马群”中又出了一匹前额长有半尺长犄角的马驹,因其奔跑迅疾,终生也未能打上印记。

(图片来源网络侵删)